猛禽是我最喜歡拍攝的飛羽種類,來到基隆港,在寬廣的海洋廣場上架起腳架,這裡是黑鳶聚集的場所,也有不少人在此等待黑鳶俯衝掠食的畫面,而現在所要做的就是等待,預計10點鐘會出現不少黑鳶
今天是藍天白雲好時光,充足的光線相當適合打鳥,我旁邊有幾位同好也在等待
據了解,黑鳶的最佳拍攝時間為上午10點到11點,果然10點一到,就有不少隻黑鳶開始在上空盤旋,而且距離岸邊並不遠,我這隻大砲終於有機會享受爆框的快感了
來一張爆框照,老鷹相對於其他小型的鳥種,算是飛得比較慢的,所以要追焦練習,就先來練習拍老鷹吧
牠好像在瞪我,這種經驗真是難得
據說以前有人專門在餵食,將食物丟到海上,等待黑鳶俯衝抓食物,但我前後來了兩次,都沒有看到有人在餵食,其實餵食保育類鳥類,應該是會被取締的,所以我這兩次拍得的是自然版,拍得心安理得,也拍得爽
以現代建築當背景,可以營造黑鳶與人類緊密相連的關係,這些黑鳶似乎不太怕人,或許是因為曾經有人類餵食的關係,但也有人擔心這樣會不會讓黑鳶失去掠食的能力,這個答案或許要問黑鳶自己
在這裡拍黑鳶的氣氛,讓我感覺非常舒服,或許是廣場的大空間及基隆港的開闊,不用像晨昏攝影時要提早搶腳架位置
由於基隆港的交通方便,在大城市裡能夠拍到老鷹,也算是機會難得,而這裡也是拍攝猛禽的保證班,基本上都拍得到黑鳶
我來拍兩次,都繳出不錯的成績單,下次拍鳥若不想槓龜,就來基隆港拍黑鳶吧
黑鳶小檔案
地理分布:廣布於舊大陸各洲。臺灣曾廣布全島平原及淺山,但1980年代之後大為銳減,目前成破碎狀的分布,僅分布於北海岸及東北角海岸、台北淡水河流域、嘉義曾文水庫、高屏沿山地區等少數地區,離島澎湖、蘭嶼、綠島皆曾有零星的紀錄
形態特徵:體長約58至69cm。全身大致深褐色。頭深褐色,眼後的羽色較深,形成耳斑狀。眼暗褐色,眼先灰色,蠟膜灰色。背部暗褐色,肩羽及覆羽的羽緣淡色,形成許多白斑。腹面棕褐色,各羽的羽軸色深而羽緣色淺,形成不甚明顯的深淺交雜縱紋。尾羽黑褐色,中央內凹,呈魚尾形。未成鳥羽色似成鳥,但背面肩羽及覆羽的白斑更大塊,腹面密布白色縱紋,尾較不凹。喙黑色。腳灰色,爪黑
棲地與習性:本種在世界各地可適應多種棲地,在臺灣主要棲於水域附近,以港口、海岸、河湖、水庫、魚塭作為覓食棲地,也喜愛在露天的垃圾掩埋場覓食
食性:偏好人類丟棄的禽畜及海鮮的內臟肉塊、死魚、小動物死屍、食餘等。也有能力直接捕捉活魚,尤其是養殖魚塭內活動力較差的魚,偶爾獵捕活的鳥類、鼠類或蛙類。偶爾會掠奪其它鳥類(如黃頭鷺)口中的食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