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 

從網路上查詢世界級博物館、受歡迎、排名等等的字眼,雖然評比的標準不相同,但是可以發現台北故宮博物院都會榜上有名,台北故宮的確是一座世界級的博物館,從故宮官網上的說明: "故宮文物「因緣際會」來到臺灣",這一句「因緣際會」道盡了中華民國歷史的大變遷,我想大家應該知道故宮文物搬運來台的一些歷史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原始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,是在民國14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,而台北的故宮則是在民國54年8月落成啟用,後來再經過擴建後,形成現在的規模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故宮典藏的主體文物,是匯集當時北平、熱河、瀋陽三處清宮之文物,然而戰亂遷台時,因數量太多,故採取 "選擇最精品運台",而目前台北故宮到底有多少典藏呢?從官網可以得知,至2018年5月31日截止,共計697654件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從事後來看這一件事,老祖宗有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,在台灣被保留下來了,這是值得慶幸的一件事,也要向當時運送文物來台的官兵們說一聲: 辛苦了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故宮是早上8點開放參觀,我在7點就抵達這裡,想要先拍一下雄偉的外觀建築之美,至於近70萬件的典藏文物,想要完整的參觀,那要窮得只剩下時間的話才可能做得到,所以我今天只要參觀幾個特定的珍貴文物即可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台北故宮的建築設計是仿北京故宮博物院,採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,雄偉壯麗的外觀,這樣才配得上是收藏中國文物藝術菁華之所在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進入故宮廣場前,會先穿過六根石柱所組成的牌坊,坊上題有孫中山手跡「天下為公」,果然中國風十足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穿過門樓後,一對氣宇軒昂的獅雕展現在眼前,是何應欽將軍於民國71年所題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在故宮大道末端的鑄鼎,給人感覺有一股鎮煞、鎮宮的氣勢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來到了正館,故宮正館是北方宮殿式四層樓宇,底層基地開闊,左右對稱,樓頂設五座飛簷樓閣,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墻壁,潔白的白石欄杆環繞在青石基台之上,從建築風格可以看出具有傳承傳統固有文化的時代意義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我再走上去一層,這樣的角度看起來,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到了北平的宮殿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將近70萬件的典藏,實在不知道要怎麼參觀,但可以依分類,先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典藏,這樣可有效縮小範圍;故宮的典藏分為書法、古畫、碑帖、銅器、玉器、陶瓷、文房用具、雕漆、琺瑯器、雕刻、雜項、刺繡及緙絲、圖書、文獻等十四類,而且經常維持有五千件左右的書畫、文物展出,並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特展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隨著展覽空間不敷使用,除正館(第一展覽區)外,故宮也陸續擴建第二展覽區及行政大樓等建築,今天第二展覽區沒開放,所以我把目標鎖定第一展覽區的重要文物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畫面直接切到3樓,我今天只參觀301與302展間,這些都是學生時代的記憶,也是台北故宮鎮館之寶,而且更重要的是,現在適度開放照相攝影ㄡ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302展間只有兩件典藏,就是「翠玉白菜」與「肉形石」,由翡翠雕刻製成的翠玉白菜,是台灣人永遠不會忘記的珍貴歷史文物,也是來此參觀的民眾必看的項目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工匠順應材料天然的色澤,以濃厚的深綠色表現層層包覆的菜葉,白色部分雖有裂痕及雜質,但在巧妙的安排下,轉化為新鮮、飽含水分的白菜莖部,而出現於菜葉頂端的蟲,帶進了鮮活的田園氣息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翠玉白菜是清末光緒皇帝(西元1871~1908)妃子瑾妃寢宮永和宮的擺設,可能是瑾妃1889年入宮時的嫁妝,距今約130年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「翠玉白菜」旁的「肉形石」,看起來鮮嫩多汁、香氣四溢,是由堅硬的玉髓類碧石製成,食材本身具有的層疊紋理,讓人聯想到豐厚肥美的五花肉,工匠利用此一特徵,由上而下,染上由深而淺的褐色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工匠在頂面加上無數細小的凹點,除了造成毛細孔的視覺效果外,更將堅硬的石材轉化為東坡肉剛起鍋時,表面既鬆軟又富彈性的膠質感,肉形石凝聚了傳統烹飪文化的精髓,也喚起心中的美味記憶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肉形石的年代不詳,只知道是清宮舊藏,與翠玉白菜放在一起,剛好讓民眾可以一次參觀兩件鎮館之寶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我在302展間看著一團一團的旅遊團到此參觀,尤其是陸客團,證明的這兩件文物的歷史價值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下一站是301展間,也是兩件鎮館之寶,第一件是「毛公鼎」,腹內鑄銘32行500字,是舉世最長的銘文;相傳是在清道光23年(1843年)前後,在陜西省岐山縣出土,經多次轉手秘藏,後移贈中央博物院,並隨故宮文物遷轉,渡海來台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周厲王施行暴政導致朝政被百姓推翻後,在周宣王繼位時,遂命毛公歆處理國家大小事務,以及任命毛公一族擔任禁衛軍,並賜酒食、輿服、兵器,毛公感念周王,於是鑄鼎紀事,這是毛公鼎的由來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毛公鼎的銘文內容,充分表達出西周晚年的動亂局勢,而推算毛公鼎的年代,若是在周宣王時期的話,距今約2800多年了,真的算是天下第一重寶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「毛公鼎」旁的「宗周銅」也是西周晚年的文物,「宗周鐘」是西周厲王所製的祀祖樂器,造型嚴整、銘辭淵雅,是存世最重要的天子作器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鐘身兩面共飾三十六枚高突的長形乳丁,甬柄高直,氣勢莊嚴;銘文122字,自鐘體正中鉦部讀起,接鼓左,再轉至背面鼓右,學者推定器主為周厲王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銘文的內容說明西周厲王親自帶兵征伐服子,直逼服子的都城,服子的君王見大勢已去,於是派遣使者迎接厲王,表示臣服,連帶當時南方及東方的二十六個小國看也一起稱臣朝見,厲王為感謝上帝與百神的保祐,作此「宗周寶鐘」,以誌功勳、以陳宗廟奏樂,並祈先王降福子孫,永保四方太平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我參觀完這四件鎮館之寶後,其他展場都是隨便逛逛而已,來故宮參觀一定要先做一點功課,有明確的參觀目標時,再進來參觀,否則走馬看花,出了大門後沒多後就忘記了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我走出展場後,想要找一處制高點俯瞰台北故宮博物院,於是研究了一下地圖,找到了劍南路,這是在劍南路上一處空曠處拍的台北故宮全景,當然還有更好的角度,只是我沒有繼續找,其實空拍機可以拍出最好的角度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常常會有人比較北京與台北的故宮博物院,誰最具代表性?甚至兩岸的唇槍舌戰也一直沒停過,我們不是研究歷史的專家,沒資格發表這樣的看法,我只知道,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

世界級博物館‧台北故宮博物院

 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米客 的頭像
    米客

    米客相機日記

    米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